pom塑胶改性的技术方法包括热稳定性、难燃化、防带静电、脱模性、结晶促进-核晶化及成核剂、增塑等方面。在这些方面的一项或多项措施,常常是为了复合的改善要求,为了保证改性塑胶的质量以及改性过程的顺利进行我们应当了解下相关的知识。
1、热稳定的改进
热稳定性是pom塑胶的主要弱项。所以针对这个方向做的努力,对于这个品种具有核心的意义。不能够仅仅当作是附带的某个改进方向上的努力。纯粹的后者大概只能说是例如在二三十年前为着汽车发动机盖下面的某些特定用途,开发过耐温度更高些的专用品级。这可以说是热稳定性单一方面追加附加的可能性、即更高
温度下保持性能的可能性。但更多场合下,与热有关的措施,从前面物性分论与热有关的问题方面来看,措施也会涵盖到多方面及不同的深度。比如对应于对pom释放问题的更严格要求的措施和几十年前抗氧剂加上pom吸收剂的复合配方之间的比较,恐怕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归纳就能说清楚的。抗模垢措施也是动辄就与热挂上钩的问题。
2、难燃化 工程塑胶的阻燃是个有用的措施。但是对于pom塑胶,公认在难燃化发那个面不会有多少进展。好在UL体系给pom塑胶留了一个口子,不是从阻燃,而是从火焰蔓延速率方面给了一个进入应用领域的可能性。
3、防带电抗静电
具有高导电能力的工程塑胶会以金属纤维(丝)作为填充剂,以使制品具有屏蔽电磁信号的能力,比如变携电脑的外壳,这要求塑料具有信号电缆外屏蔽层那样的导电水平。低级抗静电品级里面的功能性添加剂主要为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之所以能够有相应地功能,是因为分子一头亲水,一头憎水。在pom塑胶里面使用,亲水的一端向外使表面具有一定的湿润性,就保证了制品的表面不可能积聚过高的电位。导电能力更高的添加(石墨及碳纤维等)则可以用于不同的电阻级别。
4、脱模性
注塑产品固化之后需要脱模,其快慢决定了生产率,所以才会有在脱出的方向上做出锥度之类的措施,但这关系到制品的形状。金属皂类的蜡系添加剂常用于改良树脂的脱模性,同时这类物质也能够用来防止接触面之间的黏附,因此又被称为爽滑剂。金属皂类的蜡系添加剂常作为pom塑胶的内润滑剂来使用,多在造粒时加入,早期(20世纪60年代)也有将粉体助剂与成品粒料混合的做法,此时通常是用硬脂酸盐,通常是硬脂酸锌。
在pom塑胶的使用中,常发生模垢问题。模垢是pom塑胶于高温状态下所释放气体在模具壁面上淀积的固体。如果是精密成型制品(比如一个小尺寸的小模数齿轮),粉末状的固体积累于模腔里,由于站位的结果,塑料就不能充模于此,从而得到有缺陷的产品。如果制品尺寸大,就可能没有如此不良的结果,但这无疑是一个应有对策的问题。所以就宝理公司来说,很早就有44牌号代替了04牌号。比如M9004和M9044之间的区别在于除了提供润滑作用的助剂之外,还有消除模垢的组分。把去模垢的功能赋予普通牌号提高了普通品级的品质和档次。
5、增塑 工程塑胶通常不使用增塑剂。对于像pom塑胶这样的结晶聚合物,树脂里面的无定形相对于整体来说,就是起到增塑作用的部分。结晶度对于共聚和均pom塑胶来说,是前者稍低。均pom塑胶虽然热稳定性总体差于共聚树脂,但较高的结晶度却能导致热分解速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相对慢些。
以上是关于pom塑胶改性的一些方法和经验,在具体改性工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参考以上罗列的方法和技巧!